这是南音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南音是一门集歌唱和演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 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音乐类型之一,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南音以泉州方言演唱,主要用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梆子等乐器演奏,乐谱上写有“权力公六思一”五个大字。
南音现存古乐谱3000余首首放,保留了从晋至清各代不同类型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 其唱腔形式、乐器造型、宫腔旋律、曲目谱和记谱方法都独具特色,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南音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春晚舞台上,谭维维与陕北艺术家合作《华阴老调呐喊》南音《百鸟归巢》点亮千年非遗文化瑰宝,以粗犷的唱腔惊艳世人。 如今,再次受春晚邀请,谭维维团队将目光聚焦南方,前往泉州开展《鸟儿还巢》的采集创作。
“你看他们都是非裔继承人,但其实他们都非常年轻,比我还要年轻。” 谈起与南音传承人一起工作的经历,谭维维眼眶里涌出热泪:“能和南音非遗传承人一起有如此虔诚的经历,学习的谦逊让我特别兴奋,也很感动。”快乐的。”

《鸟儿归巢》原为南音四大名曲之一。 全曲以黄昏意象构建,变化丰富,洋溢着鸟儿归巢的热闹活泼气氛。 “我们的歌也是从古代音乐延伸出来的新旋律。” 谭维维介绍,为了创作歌曲《鸟儿归巢》,作词人于江查找资料:“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我们的歌曲描绘了一只鸟儿飞向归巢的故事。大海终于回到了温暖的家,展现了它内心的豪情。”
歌曲《鸟儿归巢》由中国台湾赖多利与厦门南音乐团、泉州师范大学、泉州南音遗产中心合作演出。 厦门南音乐团成立于1954年,前身为厦门金凤(金峰)南音乐团。 是我国仅有的两个专业南音表演团体之一。 多年来,南洋乐团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路线,南音作品在全国重大比赛中多次获奖。
南音也是海峡两岸同源的文化符号。 “能和谭维维老师一起工作,我感到非常荣幸。” 赖多丽说,为了能够熟练地运用南音独特的乐器“四宝”来表演,她在排练时花了很多功夫。 她希望春晚的舞台能够促进两岸艺术家更多的交流,共同复兴千年丝竹之声。

【协调员】李强
【记者】杨毅
【作者】杨毅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标题:南音《百鸟归巢》点亮千年非遗文化瑰宝
链接:https://www.xunmac.com/news/xydt/2024-04-24/295.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