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吕万全凭借《论球》的表演获得一等奖。

“表演时间只有5分33秒,为了这短短的五六分钟,我们准备了好几年”,拥有18年带队经验的陆万全自信满满,“我小时候就看到了邱轮”。很年轻。 ”
“秋轮是土族先民发明的一项体育表演七彩花环,是农闲时期释放欢乐、庆祝丰收的一种表演形式。” 卢万全说,“我们这次选择的配乐是《安昭索洛罗》,演员们穿着各具特色的民族服装,舞蹈动作也是经典的《安昭舞》,整个表演还是非常过瘾的。” “从2008年到现在,我参加了很多秋季演出,为了这次比赛,大家都集中训练。三个月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我还不断练习各种表演动作。”

资料图
秋轮,土语称“Burire”,意思是旋转。 “轮秋”的中文字面意思是“在轮子上摇摆”。
“轮秋”最初取自高原乡村人们秋收时使用的大车的轮子、取粮用的皮绳、储粮用的梯子、磨场用的石头。 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了使轮子更加坚固、更加美观,现在的轮子进行了改进。 他们使用覆盖有滚珠轴承的钢盘。 有一个圆盘,有一个狮子状的底盘固定在地面上,有一个尖的柱头。 上面放着一个铁质麦穗模型,外面装饰着色彩缤纷的土族刺绣。
玩轮子的人坐在或站在秋千板上,其他人则推动木棍使轮子旋转。 旋转时间最长且花样最多的人获胜。 技艺高超的表演者还能在方向盘上表演出“金鸡独立”、“猛虎下山”、“海上寻月”、“齐飞”等高难度、刺激的动作。 每一招都慢如流云,快如风雷。 表演者下来后依然没有头晕目眩。

青海互助土族车轮秋
土族民间传说,只要在秋天玩转轮,一年四季都会神清气爽、体力充沛。 因此,每当轮子立起来的时候,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要上去转一圈。 在欢快的土乐声中,青年男女纷纷跳上秋轮。 少年们的围巾、少女们的花裙随着秋天的转轮优雅地飞舞,像色彩缤纷的花环; 随着音乐的节奏,他们也会在秋轮上翩翩起舞。 轮秋上演各种舞姿,新颖、惊险、轻盈、多彩。
1999年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车轮之秋》首次获得一等奖。 2008年,《秋轮》被选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项目。 随后,他又在第七届至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得第一名。

资料图
在土族语言中,女孩被称为“阿古”,年轻人被称为“阿武”。 当轮子开始转动的时候,阿古和阿武要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比如金鸡独立,就是用一只脚踩秋千。 另一侧,将另一只脚抬高,仅用一只手握住秋千绳以保持平衡。 在这个表演队里,队员的年龄从52岁到18岁不等,每天要排练七八个小时。 团队成员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卢万全说,除了车轮秋,土族还有许多优秀的民间体育文化。 民主运动会结束后,“车轮秋”演出也不会停止。 他们希望将这些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轮秋最大的魅力在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安纳歌舞艺术团吕万全表演轮子秋获一等奖,有56个民族没有的东西,东西可以在轮子上表演。我们土族人称之为‘空中芭蕾’。奥运会之后,我们会深入挖掘,组织和发展,从音乐和动作方面,将其进一步介绍给世界。”
标题:互助土族自治县安纳歌舞艺术团吕万全表演轮子秋获一等奖
链接:https://www.xunmac.com/news/xydt/2024-05-04/1192.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