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
中国环境报官方账号
她文静优雅,笑容安详。谈起工作繁忙,变得轻松甚至悠闲;描述工作艰辛,变得温馨甚至甜蜜。这就是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中心主任、首批国家环境监测“三五”人才和技术骨干孟青青。
把工作一件一件地做下去,你就会完成它。

上帝欲赋予一个人重大责任,必先让他吃苦、劳累、挨饿。孟庆庆这几年的工作恰恰验证了这句话。“毕业后的头几年,我参加一线污染事故处置,零下二三十度,我身上穿着羊毛衫、羽绒服、军大衣,下身穿手工棉裤、羽绒裤,在黑龙江的冰面上干活,活像一块俄罗斯大面包!”听起来很幽默,但孟庆庆说,就算我这样打扮,一会儿也会冻僵。
几年来,她和同事们检测了上千个水样、五六百个气体样品,并产生了四千多个土壤监测数据。在我和她交谈的一个小时内,又有7个样品送到她面前,她需要立即去实验室分析。“不管多麻烦,我们都会一一完成工作。”孟青青说。
正是这份坚持,让她能够完成很多艰难的项目。6年前,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江河流域水生生物监测,孟青青勇敢地担当带头人。“她带我们到1300多公里外的背景段,了解水生生物种类,那里一个人也没有,手机也没有信号,早上出发后,要到晚上五点多才能吃晚饭,蚊虫泛滥。”一位队友说。条件之艰苦不言而喻。水生生物监测主观性很强,为了让打捞的生物全面、有代表性,孟青青往往带头在一米见方的水域不同点打捞多次,这一停就是两三个小时,此时的水温还不到十度,脚又冷又麻,不像是自己的脚。
最终形成了覆盖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等区域的水生生物监测网络,建立了松花江流域水生生物标本室,填补了我国江河流域水生生物监测领域的空白,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突破。国内权威专家评价此项工作在黑龙江发挥了引领作用!

无论做什么,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因为工作的原因,她身体受到的一些伤害至今仍清晰可见。“有一次手术,她打的是普通剂量的麻醉药,医生每打一刀,她就感觉很疼。一开始,青青忍着没说话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孟庆庆:不畏严寒,坚守一线,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后来医生看到她的表情,问她是做什么的。青青说自己是做环境监测的,经常要接触剧毒的化学品。医生告诉她,她对麻醉药产生了抗药性,所以要加大麻醉药的剂量才能完成手术。”
孟青青的父亲说:“有时候我很可怜这个孩子,好不容易胖了点,出差回来又瘦了。”如果出差减5公斤,那参加技术比赛就得减15公斤。去年,在第二届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赛上,孟青青荣获省级综合赛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赛上,她获得了代表全体参赛选手宣誓的荣誉。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不管做什么事勇敢向前冲,都要做好,哪怕是极致。”在去南京参加比赛的途中,她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眼睛睁不开。
今年,在伊春鹿鸣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矿砂泄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孟庆庆连续工作14天,每天睡觉时间不足3小时,到现场当天就出具了8份环境应急监测报告。监测组共审核分析监测数据1.5万个,绘制图表1500张,出具监测报告39份,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孟青青说,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是《生命盛开》。就像歌里唱的一样,“我要盛开的生命,像在广阔的天空中飞翔,像在无边的原野中行走,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希望乐观坚强的孟青青勇敢前行!
标题: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孟庆庆:不畏严寒,坚守一线
链接:https://www.xunmac.com/news/xydt/2024-05-30/2328.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